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时间:2024-05-22 19:33:15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8篇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8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首席执行官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1

首席执行官》主要讲述了海尔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看完《首席执行官》之后觉的自我也有一种创业的激情,也渴望体会一下创业的成就感。

《首席执行官》中让我最感动的要数海尔人的创业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了。80年代,海尔仅是一个小工厂,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冰箱,花巨资引进了德国的生产线。为了强化工人的质量意识,当场将70多台不合格产品砸毁。因为,海尔人明白产品有了质量保证,企业才会有良好的信誉,才会得到消费者的承认,才会有生机和活力。

为了打造自我的品牌,为了生产多元化的产品,为了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海尔要建自我的工业园。但对一个刚刚起步的企业来说,15亿人民币的确是个天文数字。于是,向同行寻求支援,向银行寻求贷款。但都因“企业尚小,风险太大”而被拒绝,甚至遭到热嘲冷讽。但是,海尔人并没有因此而放下,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领导和职工打成一片,携手共创自我的工业园。

也就是在这时,良好的工人素质,严格的企业管理,深深吸引了准备在华投资的美国AE公司。AE公司虽然愿意带给所有的资金,但因苛刻的合作条件,海尔人断然拒绝了。如果那样的话,海尔将失去自我的品牌,这又和海尔建工业园的目的相违背,同时也就失去了自我的尊严。最后,海尔的创业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打动了政府。于是,在政府的资助下,海尔工业园最后建成了。

一时光,海尔在全国打出了自我的品牌,但是在世界上却无自我的一席之地。于是,海尔毅然迈出了跨国的步伐。

90年代末期,海尔首先在法国打开了市场,并取得了显著业绩。这时,海尔产品的质量已经超过了AE公司的产品质量。于是AE又来了,他们居然想以低廉的价格买断海尔的四条生产线。否则,海尔将很难进入美国市常有骨气的海尔人又拒绝了,打进美国市场的决心更坚定了。其中虽然经历了很多艰难,但海尔人是吓不倒的!20xx年,它成功在美国建立了海尔冰箱厂。不久又在纽约获得金奖。从此海尔产品畅销世界!

正如海尔总裁所说的,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就要有自我的品牌,就要构成国际化的大公司,就要成为狼,这样才能与狼共舞;一个民族要发展强大,就不能只有一个名牌,而要需要很多名牌。

3本片是以纪实的形式来弘扬海尔人的一种特有的精神,用海尔的成功来感染以及引导我们向成功的彼岸继续奋斗,对海尔的成功也有自我的看法和感受。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与政府的支持和帮忙是离不开的,到国外引进设备,成为上市公司,这都是政府给予极大的帮忙和鼓舞。

当有了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同时,他们懂得如何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和知名企业的管理模式,并且贯彻执行,而不是在那里唱高调,喊口号,这一点片中的基层领导做出了表率。

片中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砸冰箱,他们明白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但是为什么做出的产品还是不合格,这时候领导人站出来了,用报废不合格品的方式来表这个决心,来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做为一个商家,他又怎样不明白广告的威力,我们也不能排除这件事有广告宣传的可能,而且广告的初衷还是以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为由,有必须的隐蔽性,结果证明这件事的确有很大的震撼效果,这也是海尔领导人的智慧体现。

海尔人不仅仅有很强的品牌意识,更体现出他们的决策力及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建工业园最困难的时候,AE公司想趁火打劫,能够资助海尔建工业园,但要求占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对于这种不合理的要求并没有答应,若答应了,海尔公司将很有可能丢失自我的品牌,而成为AE公司在中国的一个廉价的加工基地,也体现了海尔领导人顾全大局,不图私利的一面。

片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片中的主人公不畏压力、力挽狂澜、果断决策;海尔人全力以赴、快速执行、团队协作、追求完美、精益求精,这些都是我们值学习的。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2

一个偶然的机会,本人有幸观看了反映海尔集团辉煌业绩的影片《首席执行官》,说实话,向来对这类说教题材的影片没有什么兴趣,但是那天在两个多小时的播放中,我一直被影片里的故事触动着,惊叹于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影片所带来的“余震”至今仍震撼着我,它让我记住了为实现理想执着奋斗永不放弃的首席执行官凌敏,也让我记住了海尔人的创新与敬业。

影片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一群胸怀振兴民族工业大志的优秀人士,十七年如一日奋力拼搏,历经风雨百折不回,从欠债百万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销售额600多亿人民币的大型跨国企业的真实故事.

整部影片中,有几个片段让我记忆犹新。

首先一个是因为电冰箱质量不过关,凌敏忍痛把价值二十多万的76台冰箱砸了。从他的言语中我知道他比任何人都心痛,但是为了让员工把品质意识烙在心中,他还是拿起了手中的铁锤。特别是他说的那 “今天不砸这些冰箱,明天别人就要来砸我们的工厂”震撼着我,那一锤一锤的榔头砸毁的不仅仅是有质量缺陷的冰箱,也砸毁了企业“不行、能凑活”的旧观念,也正是这一砸,将重视质量,重视细节的观念深深印在了每个海尔人的心中,也印在了我的心中。影片后面在海尔步入正轨后的“找螺丝”事件中,也正是反映了海尔人的这一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作风。

第二个是海尔所倡导的管理模式“日清日毕,日清日高”和站在6S脚印上做反省的习惯。每天的工作,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处理一些小事情,很少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如果能够坚持做到每天干完当天的任务,并比昨天有所提高,长时间的积累后,个人的工作就会比初时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有了错误,及时纠正,及时反省,这样就会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作出不平凡的坚持,并养成长期对待工作的认真和精细的态度。反思自己的工作,要以认真的态度做好自己岗位上的每件小事,以强烈的责任心对待每个细节,才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第三个是凌敏的助理离开后,他自己从需要翻译到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个也就短短几年时间。一方面要管理那么庞大的一个集团,第二方面又要抽出时间学习英语,自己当时年纪也不轻了,相信他是付出了几倍于常人的努力。还有一毕业就被派去欧洲完成三千万美金营业额的杨阳,她的锲而不舍就像一面镜子映射着我,我看到了自己的N多缺点。

上面的三个片段,作为我个人来讲,可以指引我以后的道路,当想放弃的时候我会想到里面的细节,然后继续朝着目标前进.

通过海尔的成功,我们看到,从砸冰箱到找螺丝,正是海尔将细节贯穿于全部的经营管理中,才能使海尔的产品得到广大客户的认同;通过科学的人才机制,海尔的人才队伍去劣存优,永远保持活力和竞争力,也正是这支战斗 ……此处隐藏5856个字……,沉默地听着德国人说“在80年代中国的企业要是赶上美国至少也要50年。”他还什么都不能承诺,工厂里八百来号人的生存就系在他的身上,他不能后退,他也不允许自己后退。但事情的发展并不如预想中的顺利,面对七十六台不合格冰箱,这个年轻的厂长对自己狠了心。“产品没有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只有好与坏的区别。外国人都强调产品的质量,用的是一等品,我们不能把二等品、三等品留给自己,因为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一锤子砸下去,砸在对那个刚刚开始经济发展的年代来说数量少得可怜的冰箱上,砸在全厂所有工人的眼睛里,砸在凌敏滴血的心上。这无疑是场壮举,正是这场壮举,砸碎了海尔踏上优质名牌之路的第一个障碍。一个企业最大的财富就是诚信,用高质量换来的诚信无疑是凌敏描画宏伟蓝图的正确选择。这份对产品质量近似苛刻的高标准,才造就了后来的辉煌。

50年的时间太长,当海尔成功的打开了欧洲市场,邀请他的老师上台时,才不过仅仅十四年而已。在德国人复杂的眼光里,凌敏看到的不是后面的赞扬,而是前方的征途。

柳传志先生曾说过当你确定脚下是一片坚实的黄土之后,然后才能快速向前跑去,是的成功需要准备,成功需要远见,成功需要一个果断的目光。这些话不知道凌敏是否读过,但显而易见的是,他的行动完全符合了柳先生的话。艰苦的环境激起创业的雄心,睿智而远大的目光在那个贫苦的年代穿透世俗,立志走想辉煌。顶着多少银行家的冷嘲热讽,扛着多少员工的埋怨与不解,凌敏挺住了。创业的艰难在一次次的成功后开辟着新的天地。激烈的竞争推动着乘风破浪在远航,从简陋的工厂到拥有自己的一座座商业大厦,工业园,从贫苦的青岛乡镇企业到世界范围内的国际企业,凌敏打造的海尔人凭借着自己的实力与思想,在这片舞台上高歌,首席执行官和高素质的海尔员工正带着他们真诚的信念向世界走来。

“跟AE一合,眼前的困难解决了。中国人的品牌在地球上就永远消失了。”美国AE公司一直都在窥视着中国海尔。这个标准的资本主义商人开出令人心动的筹码来换取海尔的品牌。凌敏断然拒绝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威逼利诱并不能打倒这个意志坚定的中国人,他和他优秀的员工在AE副总裁离去身后的那一句“SHIT”让在场的观众不禁欣然一笑。是的,凌敏不仅仅是个成功的首席执行官,更是一个以打造民族品牌为己任的爱国者。多少企业家在合并的过程中得到了钱,就有多少中国品牌在金钱的背后消逝了未来。凌敏傻吗?如果凌敏接受了当年那15个亿,又怎会有今日这17年的600个亿?

有些人,天生就是个领导者。当这样一个人有机会去承担一些责任的时候,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魅力便满满的洋溢在他的事业里。凌敏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天生的领导者。当他站在海尔工业园的楼顶时,俯视大地,他感到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当他站在国际领奖台上时,面对闪烁的镁光灯,他散发的是无可阻挡的魅力。这种魅力来自他的坚持,他的果断,他的勇敢,他的信念。

CEO,首席执行官。这是他的头衔,这是他的位置,这是他的责任。在海尔成为中国人的骄傲时,在我们为这位有魅力的CEO喝彩时,请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给自己一点责任,并且祝福自己。

这是一部好电影,证据就是我在看的时候没有想睡觉的欲望,当一个男人能用他的个人魅力把事情引导向他希望的方向发展,有什么理由不去为他倾心?

顺便说,这是我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业……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8

昨晚,有幸跟我们公司全体伙伴一起看完了《首席执行官》这部纪录片。

这部以海尔集团CEO张瑞敏为创作原型的影片,讲述了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人士,在凌敏的带领下,十七年如一日,如何一步一步把海尔从负债百万的小厂发展成为一个全球销售额600多亿人民币的大型跨国企业的真实故事。

看完整部影片,我个人受益匪浅,想通过以下5个方面去总结一下我的个人感悟:

1、产品质量

当76台冰箱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凌敏无论员工怎么劝说,毅然要把所有的冰箱一一销毁,即使当时一个普通员工3个月的工资才能买到1台冰箱。从此产品质量第一这个理念也深深流淌在每一个海尔人的血液里。这种不计成本,只求质量第一的工匠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企业&公司去深思。

2、企业文化

“日事日清,日清日高”,海尔的日清工作法是海尔集团奉行的最重要的员工行为准则,也是传授给每一位新员工的第一个理念。用简单的语言提炼企业文化,用坚决执行的行为去维护文化,让每一位员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从一句口号到深入人心,才能让一个企业保持上下一心,更好地带动企业工作氛围。

3、创新

技术创新。1984年,海尔凭借全体员工的真诚,成功从德国引进当时亚洲第1条四星级电冰箱生产线,开始了第一次技术的革新,这也奠定了后来海尔翻身的基础。

在法国客户要求4款样机的情况下,海尔在这段时间内根据4台样机的模型进行创新,生产了25台样机,获得了大公司是好评,顺利打开法国市场。海尔进军国外市场后,合理地引用当地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海尔走向国际做了很好的铺垫。

管理制度创新。海尔另外一条管理制度就是每天最后一名的员工需要站在大脚板上做检讨,但这一制度,在海尔美国工厂初建成时,受到了许多美国员工的人权侵犯指控。于是,凌敏立刻对这制度进行了改革,让每天完成量第一的员工站在大脚板上接受大家的掌声以及总结经验。这一改革,不仅解决了当地员工是问题,更是大大提高了全厂的积极性。

4、人才引进

海尔集团“赛马不相马”。这一科学的人才机制,为全体员工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让所有员工在竞争中成长,在竞争中争取到属于自己的职位。也正是这一机制,使得海尔集团拥有一批年轻有活力的管理者,为海尔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影片中有一段是派一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去开发当时最难开拓的法国市场,还有我们的执行官挖来的一个外国人那一段(什么名字忘记了,这个不重要)。外国人说:我试试。凌敏说:不,你必须完成它。外国人说:从来没有人这么逼我,这也许是我不能成功的原因吧。正是这种带着压力的信任,让这些年轻人在海尔大展身手,后来,AE公司出了2倍薪酬,也没能把这个外国人挖走。海尔能给员工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还有信任&归属感。而现实的企业管理中,绝大部分管理者都不会放权,担心手下的员工办不好一件事,从中插手,既消耗了自己宝贵的时间也大大地限制了人才的能力自主性。

5、决策和战略

名牌发展战略————多元化发展战略————国际化发展战略

第一阶段,坚持发展我国名牌企业,在当时海尔最困难的时候,拒绝了AE公司的15亿投资;第二阶段,坚决建立海尔工业园,发展产品多样化;第三阶段,建立美国工厂。

后来,海尔集团的发展壮大,也直接证明了这位执行官在决策和战略方面的强大魄力与远见,在这些决策和战略上,如果当时凌敏有一丝的动摇,就不会有今天的海尔。在路上的我们,也一定要有这种魄力,不图一时的利益。当然,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所以目前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去提升自己,争取将来做一个能改变社会的人。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