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嗝嗝老师》观后感

时间:2024-10-25 21:15:34
《嗝嗝老师》观后感14篇

《嗝嗝老师》观后感14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嗝嗝老师》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嗝嗝老师》观后感1

初闻这部电影,是在学校的推荐之下,当时还很诧异电影的名字。据说,校长看了以后很是震撼,非要推荐给我们老师看不可。因为上课的缘故,我没有参加统一观看,但我把学校的分享下载了,留待有时间再看。

本以为会像以往的经历一样,收藏而已,不会真的去看。但最后,和往常不一样了。

周末,我和老婆一起观看了。怕孩子影响我们观影,我们安排她去写作业。中间虽然她有几次来取东西,对我们一起看的电影以及一起看电影这个行为很是好奇,要停下来观看,都被我们推走了。这样的电影,还是自己看的好。但不是现在。

这部电影是典型的印度电影,配乐动听,画面唯美,情节跌宕,最后歌舞,一片美好。我尽量不被情节迷惑,尽量保持客观冷静,尽量不把自己的感情显露出来。但最后,我还是哭了,而且泪流满面。老婆也是如此。这样的同步,还真是难得一见。

先跳出感动,说点其他的。嗝嗝老师的境遇,在我们的现实里,几乎不可能发生。嗝嗝老师娜纳·玛图尔女士患有图雷特综合征,这是一种神经系统的疾病,患者伴有打嗝、抽搐症状,且无法停止,只有睡眠时才会好起来。嗝嗝老师锲而不舍,求职五年,被18所学校拒绝,但最终赢得了也曾拒绝了她三次的圣蒂克学校的校长的认可,成功进入到教师队伍。

这样大的用人自主权,现在的学校哪里可以相比?虽然,连圣蒂克学校的校长也承认,要不是特殊情况,他也不会给嗝嗝老师这个岗位的;虽然,这位校长也是怀疑这样一位老师的能力的;而且这位校长周围也一直有反对、怀疑的声音,但这位校长大刀破斧的气魄与敢于承担的胸怀真的很伟大。在现实中,凭你有天大的本事,谈到“编制”,你也是没戏。在人浮于事、尸位素餐的事业单位中,是不会给嗝嗝老师这样一个岗位的。

说回感动吧。作为老师,嗝嗝老师娜纳·玛图尔女士真的太伟大了。因为可汗老师的影响,娜纳·玛图尔决心回报社会,做个老师,做个教人理解并使用理解的老师。可汗老师的谦逊与伟大,在那个礼堂中,在他与娜纳·玛图尔的对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位老师,到底教给学生什么才最重要?学生到底最在乎、最需要什么?可汗老师敏锐洞察到了教育的不良风向,以自己的坦荡教会了娜纳·玛图尔教育的真谛。她只想得到最基本的平等,却为此辗转了12所学校。我们的教育有问题,印度的教育也有问题,因为这样的教育剥夺了学生受教育的平等权,并且推卸了自己身上的教育责任,导致了一些本来可以正常融入社会的孩子被社会边缘化,乃至抛弃,最终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

嗝嗝老师娜纳·玛图尔女士的伟大还在于她一直奋斗在被人怀疑乃至嫌弃的氛围中。爸爸嫌弃她并因此离开了这个家,同学嘲笑她使她不断地换学校,社会不理解她(当然主要是不了解这种病)使她生活中处处碰壁、到处难堪,同事瓦迪亚老师怀疑她、攻击她,甚至百般刁难她,意图铲除她和她的9F这个学校最差、学生最顽皮的班级。即便是决定给她工作岗位的圣蒂克学校的校长也是心存怀疑、不断向她施压的,最后险些赶走了这位伟大的教师。好在娜纳有爱她的妈妈、温和的弟弟,还有深植心中的伟大信仰。

瓦迪亚最后时刻的良心发现,使得娜纳的命运发生了决定性的转变。这个情节,让人感动。瓦迪亚也许只是一个认真的人,只是看不惯9F班的学生的顽皮。娜纳的真诚投入与忘我付出,最终融化他的心里坚冰,也为嗝嗝老师自己赢得了最终的认可。

印度是个宗教信仰复杂、种族冲突频繁的国度。影片中9F班的学生就来自印度的贫民窟。这14名学生家境贫寒,生活无着,为了喝水要排2个小时的队。他们流落街头,自己打拼,生活的艰辛与苦难,他们过早地品尝了。经济的贫穷,社会的不公,周围人的歧视,导致这些孩子极端叛逆,容不得一点刺激。这也是娜纳的前几任老师“永久休假”的深层原因。正常情况下,这些孩子会很快流向社会,带着对社会的仇恨,挣扎在社会的底层,找寻一切机会去报复社会、发泄自己的愤怒。娜纳的出现,阻止了这个可怕过程的发生。虽然,我不太相信一位教师能有这么巨大的感染力,也不相信面对这样的贫富差距娜纳真有那么多办法;但我欣赏她这样无畏的勇气,敬佩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持。

影片最感人的桥段,莫过于孩子们带着纸飞机,五指并拢指向北极星,寻找人生方向的那一段。

本以为自己与孩子、与圣蒂克学校的缘分已尽,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方向的嗝嗝老师,终于可以欣慰得泪流满面得心安理得地收获孩子们的认可与敬仰了。在我的教育生涯中,这样的场面依稀出现过;如果我记不起来,就让我先感动自己一下吧。

能教给孩子知识的老师,只能是尽力的老师;能教给孩子素养的老师,应该是尽职的老师;能教给孩子道理的老师,尤其是教给孩子做人道理的老师,才是尽心的老师。嗝嗝老师娜纳·玛图尔女士无疑就是尽心的老师。看到这个泪崩的场面,我理解了学校的意图:教师要尽力、尽职,更要尽心。

《嗝嗝老师》观后感2

所有的残缺裂缝,都是为吸取爱的能量

先天的尴尬病灶,身患图雷特氏综合症的奈娜从求学到求职,饱尝了一般人无法体验、甚至难以承受的失败——无数次被拒之门外。的确,一个连语言表达都做不到连贯的人,即使具备教育学学士、心理学硕士等高学历,似乎也不适合做教师啊!然而,哪怕被自己毕业的母校拒绝了5次,哪怕被自己的亲生父亲持续置疑,奈娜却依然不改初衷,立志要当一名教师。

为什么如此执着呢?还得从影片的片名说起。从小,奈娜就患上了一种罕见的怪病,这个病让她说话时不停发出类似打嗝的怪声,这,就是片名“嗝嗝老师”的由来。因为这个病,她一直遭受同学和周围人的嘲笑,甚至还有父亲的嫌弃;也是因为这个病,她年少求学时被12所学校拒之门外。最终是圣蒂克校长的一句“我们会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对待你”,让奈娜获得求学机会,并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平等待遇,于是在心中种下了当一名好教师的种子。

学有所成的奈娜整整求职5年,在经历了18所学校无数次的拒绝,终于等来了母校给她递出的橄榄枝,不料这背后是更大的困境。因为她面对的是一群因土地征用,暂时被并入圣蒂克这个“高端私立学校”的14位“贫民窟问题学生”;是一群在七个月里气走八名老师的“超乱班级”;是一群遭全校师生唾弃白眼而自暴自弃的叛逆少年。然而,也是14个有思想、有自尊、爱憎分明的鲜活少年。

所有的残缺裂缝,都是为了吸取爱的能量。从小就饱尝歧视的奈娜,特别感同身受这些孩子的遭遇。面对着他们一次次不怀好意的恶作剧,奈娜慈悲的选择了接纳和包容,并坚定的站在一起,一次又一次帮孩子们向学校争取公平公正的待遇,不惜替他们背黑锅,受排挤。

奈娜坚信,这些“贫民窟问题学生”的 ……此处隐藏22145个字……为了石油战线上的骨干力量,至今还有几个学生跟我保持联系。

上研之后,为了自食其力,我又在川大旁边的四川美术学院兼职教了两年大学英语。然而,那时候所谓的教课,就是课上的那短短几十分钟,除了传授知识点,跟学生之间没有更深入的交流,也谈不上了解他们的个人经历、家庭背景,更不要说影响他们的人生。三年的教书生涯,让我对教师这个行业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然而,毕业之后,我还是没有选择继续当老师,现在仔细想来,大概是缘于我对教师这个行业有着至高无上的敬畏之心,我的内心害怕“误人子弟”。在我心里,教师,一直都是很特别的职业,是无比神圣和高尚的,我始终认为,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

曾经读到一段话“一个老师如果没有好的德行,没有高尚无私的大爱,他可以教给学生知识,却很难给学生带来爱的滋养。一位老师,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就已经不易,而那些能够影响学生成长轨迹的,能够用心参与并改变他们人生的老师,才能够格称之为灵魂的工程师。” 人们曾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讲的也是同一个道理。教育确实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但教育更需要教师具有对人的生命的真切关怀和热爱!

我终于意识到,我逃离教师行业,源于我的自卑,我自认为自己修行还没有达到那样的高度,知识储备也还不够,更不能做到无私的大爱。也许,经过生命的洗礼,自我知识储备的提高,经过人生的修行,如果,今后时机成熟了,我可能还会回到校园,跟孩子们在一起,把我的人生经验传授给他们,发挥我的影响力,让他们的人生少走弯路,但那是多少年以后的事情了。

爱的教育,灯塔般的指引,被“嗝嗝老师”深深感动。她的坚持、大爱、平等、尊重,改变了贫民窟孩子的命运和人生。她说世上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老师,她说不要问为什么,要问为什么不。人生遇到这样一个好老师何其幸运,而我能走到今天,也在于我曾经幸运地遇见过这样的好老师,感恩感谢,向所有的“嗝嗝老师们”,致敬!

所以,一定不要错过这样一部优秀的电影,它值得你细细领略回味。

《嗝嗝老师》观后感14

《嗝嗝老师》这部电影,樊登老师也推荐过。今天在亲密关系电影赏析课上有幸看到。整部电影都贯穿着主人公的坚强,坚持和不轻易妥协的精神。既然是在亲密关系课程观看的,那我就从学到的知识里,结合着试着做一做分析,来巩固自己课上的内容。

首先,奈娜(女主)是一名图雷特氏综合征患者。因为不停的抽动脑袋以及发出“哇哇”噪音,奈娜不仅不被自己父亲喜欢,而且从小就面临着被很多学校拒收的困境。但奈娜之所以能够从小坚韧不拔,跟她还有非常爱她的母亲,以及好暖男的哥哥有非常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原生家庭中,奈娜虽然身体不完美,但精神被呵护着,所以,才能让奈娜能够正面对待自己的病。奈娜之所以长大很难原谅父亲,是因为小时候,父母因为她的病而吵架的情景让奈娜非常痛苦,更何况因为她。尤其小奈娜因为讨厌自己的病,而在厕所不断往嘴里塞卫生纸这一幕让我们都很心酸,思考到底怎么正确对待孩子的所有是需要认真,仔细思考的。母亲坚持要让奈娜去普通孩子的学校,而不是残疾人学校,让奈娜感恩倍至,也非常温暖。并且妈妈不放弃的帮孩子小学校也无形中影响小奈娜成为一个坚持不放弃的孩子。同时,在家里,哥哥也对妹妹是无微不至的关怀,这就让奈娜能够在那样的病痛之下还能活的比别人灿烂。

所以,母亲的坚持和小奈娜的积极乐观,直面事实,让奈娜经历很多学校被拒后,在遇到圣蒂克学校校长给予奈娜的关怀,包容和接纳时,从容镇定上台回答校长的问题,继而接受这所学校给予奈娜像天赐一样的礼物——允许在这里读书。所以,从那一刻起,奈娜似乎明白了她到这世间的使命。从小就立志要做一名那样的老师。因为她经历了从无所适从的失望到点燃她新生希望时的那种蜕变喜悦。这应该是一般没有经历如此巨差的人所无法感受的吧。

在圣蒂克学校拒绝奈娜12次以后,同时也是奈娜兼职漫画五年并在这五年,不断寻找可以让她教课的之后,因为印度教育改革,圣蒂克学校的9F班(贫民窟的14个孩子)成为了奈娜的练兵场。

在这个机遇里,奈娜总能做到,尊重孩子们:跟孩子们一起嘻哈,支持创造力然后再教课;给予机会和选择,让孩子们自己选要不要改变,以第二天九点为期限,充分把权利交给孩子;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在面对不公平时去努力争取,让9F班孩子一样可以竞争荣誉勋章;而且奈娜非常相信自己的内心,在那个9A班的老师一直诋毁不信任她能教好那个班时,她没有陷入自己的情绪中,而是从很正面的方向思考,重申自己对那些孩子的信任,对生命有着更高纬度的认知。

在刚接手这个班时,奈娜包容了所有孩子们对她的恶作剧,甚至为了他们,揽下责任,教会了孩子们担当,并且获得了孩子们认可。之后,奈娜制造出了无数与孩子们的“珍珠时刻”:早上户外丢熟鸡蛋,顺便教抛物线;打篮球来教重力,等等,都是教学新方法;尤其,在露台,叠纸飞机教孩子们将恐惧写进纸里,然后飞出飞机释放时,教会孩子们——情绪是不应该被压抑的,只能被疏导。情绪越被压抑,越容易在人最意想不到的时候,以最意想不到的强度爆发出来。就像那个最调皮的孩子,刚开始飞机里什么也没写,最终,他被9A班老师羞辱后,破坏了学校里要参加科技展的作品。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所以,最后这群学生因为这个原因被拒绝在学校学习,但需要参加期末考试时,奈娜也有些灰心了。但正因为前期种的善良和正能量的种子,这些孩子知道自己错了,主动找到奈娜,那时的奈娜正在哥哥安排的父女相见的咖啡厅。那时,奈娜非常开心,这应该就是努力到自己最极限可以获得的结果。尤其,当孩子们比出奈娜教他们怎么用手和北极星辨别方向时,奈娜的眼睛亮了,因为孩子们将她比作了北极星,他们的灯塔。父亲当时的在场也为后来理解孩子,知道这个孩子做出了怎样的努力打下基础,为最后奈娜教会了父亲如何面对心里的恐惧以及生活埋下伏笔。直到,父亲的转变,奈娜的接受,双方都宽恕了自己。

孩子们不断的在奈娜引导下进步,但在最后,作者也给了点睛一笔:假试卷。在那个最调皮男孩担心自己考不好影响老师前途的时候(孩子们考不好,老师也要走人),他买下了校长办公室工作人员提供的试卷。但最终在班里其他学生的抵制下,他们也不再想作弊。最终,这份假试卷,竟然是9A班的优等生做的假,通过那个人卖给的F班。这一个反讽用法实在让人更加深思:这9A班老师,一直注重知识,却在孩子们人格上造成了偏差。一直以来那个9A班的老师都对F班抵触,鄙视,这些也都让他教的孩子们看在眼里。

所以,最终这个结局也是告诉我们,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如果只在知识上过关的老师,其实是需要提升的。好在电影里A班老师被原谅了,否则现实中得有多少老师心灵颤抖,恐怕自己没有机会。只要现在不断学着认识人性,了解人格,学习做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奈娜老师,这一生到退休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所以说一个人到底怎样过才算拥有幸福的人生,我想,奈娜就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在我们转过头看我们自己,磨难没有奈娜大,信心和决心没有奈娜强时,如何能够找到自己的使命点,从而让自己斗志昂扬,应该是我们不断努力要去探索和追寻的吧!

《《嗝嗝老师》观后感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