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22 19:22:21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1

一、教材分析:

《草原的早晨》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

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本文意在培养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文章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生动,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情感熏陶的好课例。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针对低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并

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7个绿线条的生字只认不写,认识1个新偏旁(厂字旁),会写“原、无、门、打”。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

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设计这一课时,紧紧围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

1、以读为本,创设情境,感悟朗读,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2、以鼓励性评价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体现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

3、体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四、说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小朋友,几天来,我们跟着春风姐姐游了美丽的小池塘,逛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出示草原视频……这是哪儿呢?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草原 学习生字“原”,宽宽一个“厂字头”,下半部分是白下面一个小,注意下半部分与“泉”的区别。谁来读好这个词?读准字音。

3、简介草原,导入课题:草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的风光非常优美,那里的人民勤劳勇敢。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那里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是在春天的早晨。板书:5、草原的早晨

谁会读这个课题?指名读,听出来他哪个音读得特别准?“晨”是个前鼻音,又是个轻声。谁再来读。我们一起来读。

4、理解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吗?引导学生根据课

题进行质疑。

5、教师以语言描述创设情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草原的早晨吧。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轻读绿色线和田字格中的生字,然后再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碰到难读的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1)多媒体出示词语:

先逐个指名认读,相机正音;说说难读的字,分清前后鼻音,再一个词领读, 一行领读。去拼音开火车读读。

绿色通道里的词:

鞭声 黎明 宁静 铺满 新绿 跨上 骏马

先一个词领读,再一行领读,去拼音开火车读。

3、再次轻读课文,读通句子,做到:不添、不漏、不错、不破,遇到难读的

句子多读几遍。

4、检查自读情况:

(1)交流: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三个自然段)

(2)指名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根据实际情况,师生共同评议,

随机校读,重点指导读好几个较长的句子: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第二自然段的

第一句话及第三自然段的一句话。

(3)请读得好的学生介绍方法。

(4)同桌互相读读课文,发现问题及时互相纠正。

(5)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想,你现在又知道了什么?交流时指导学生用课文中

的句子说话。

(6)集体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原、门、无、打。

1、出示生字 学生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交流记忆方法:重点指导学生把“原”的下面部分与“泉”区分清。

3、指名分析生字的结构和摆布,并说说书写注意点,同时教师在田字格内示范

书写,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随着进行书空。

4、学生练习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5、反馈纠正:展示学生的作业并进行点评。

《草原的早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会写“原、

门、无、打”四个生字。

3、初步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教学重难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草原的美丽。

2、学习生字,并练习正确、规范地书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小朋友,几天来,我们跟着春风姐姐来到了美丽的小池塘,爬上了花儿盛开的

梅花山。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出示草原视频??这是哪儿呢?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草原 学习生字“原”,宽宽一个“厂字头”,下

半部分是白下面一个小,注意下半部分与“泉”的区别。谁来读好这个词?读准字

音。

3、简介草原,导入课题:草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的风光

非常优美,那里的人民勤劳勇敢。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那里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

是在春天的早晨。板书: 5、草原的早晨

谁会读这个课题?指名读,听出来他哪个音读得特别准?“晨”是个前鼻音,又

是个轻声。谁再来读。我们一起来读。

4、理解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吗?引导学生根据课

题进行质疑。

5、教师以语言描述创设情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草原的早晨吧。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生自由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碰到难读

的字可以多读几遍,做到:不添、不漏、不错、不破,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1)多媒体出示词语:

……此处隐藏9752个字……生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让孩子们在朗读想像中体会草原静谧的美。按教学设计,我该引导学生朗读全文了,让他们能在朗读中体会草原的动态美与静态美,同时领会课文的条理。可刚读完第三自然段,第一组里就冒出一只小手,“汪明宇,你有什么事吗?”我耐心地问。汪明宇站起来,拿起书汪明宇,,郑重其事地说:“老师,我知道为什么说羊群像白云。”我很高兴,提醒全班学生:“同学们注意了,现在汪明宇小朋友有一个重大发现,让我们来听一听。” 汪明宇说:“因为白云是白的,羊群也是白的,所以说羊群像白云。“

汪明宇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冒出了更多的小手:“老师,我还知道。老师.我还知道。”“吴雪倩,你说说看。” 吴雪倩站起来,说:“如果是一只羊的话就不像白云了,要许多只羊在一起才像白云,”

“对。还有,如果羊群在跑的时候也不像白云,因为白云不会跑得那么快。只有羊群一边吃草一边走的时候才像朵朵白云在飘动。”杨俊干脆就不站起来,坐在座位上直接插话。这时我再让学生读这句话,学生的感受就更加深刻了。下课铃响了,虽然教学任务没能完成,但我很兴奋。

我真佩服这些孩子,他们会读书,会思考,会发现,会表达。如果我在教学中对第一只突然举起的小手视若无睹的话,我想我会错过一次又一次的发现,失去一次又次和学生真正交流学习的机会: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在乎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师不再是孤独的演奏者,才能使课堂响起动听的交响乐。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13

苏教版第二册《草原的早晨》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第一自然段写草原在黎明的鞭声中醒来。一共有两句话“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鞭声打破黎明的宁静”等词句,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这一段是,我借助音乐边演示投影片边深情地讲述:“天快亮了,无边的草原静悄悄的。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勤劳的牧民们赶着羊儿开始放牧了,草原顿时热闹起来了。”孩子们仿佛也感受到了辽阔草原的蓬勃生机。接着,我又让学生们看图练读,读好象声词“啪!啪!”,讨论理解“打破”,“黎明”,“宁静”等词语的意思,感受草原的“宁静”。虽然同学们的感情朗读的韵味越来越浓,可我总感到还不够。于是,我让大家讨论:“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又是什么声音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

“喔!喔!喔”响亮的公鸡啼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小鸟的歌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笛!笛!笛”汽车的喇叭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丁铃铃!丁铃铃!”清脆的铃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刷!刷!”清晰的扫地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嘀嘀嗒嗒!嘀嘀嗒嗒!”一阵大雨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

从生活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是引导学生走进教材的重要方法。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他们把学的东西与生活现实联系起来。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一个个例子互为补充,丰富了常识,开阔了视野,加深了理解。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14

《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

在教这课时,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方面,从看图入手,先引导学生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画面内容,然后再指导朗读。通过熟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因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我就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挂图来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在课文阅读分析中,我紧扣了一个“情”字:

一、在导入课文时——入情

我说:孩子们,我们生活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到处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购物娱乐都很方便,但还有一个比大都市更美丽的地方,教学反思《《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下面请孩子们听这首歌描绘的是什么地方:“辽阔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腾的马儿……就是我的家”。合着优美的歌声,我不时用手势、表情进行表演。孩子们被优美的歌声和我恰当的抒隋表演所感染。

二、在感受课文时——动情

如何让孩子们“动情”呢?先让孩子们自由诵读,然后听老师范读,让孩子们正确把握语气,把握感情。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总是饱蘸着感情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音乐、表演的艺术形式,让他们通过读去品味。例如:我在处理课文欢乐踊跃这一场景时,想方设法用音乐和图画相结合的方法,让孩子们体会“涌出的…”、“蹦跳的…”、“跨上的…”、“追赶的…”这一欢乐的场景。此时此刻的课堂,师生都沉浸在一个无形的充满情感交流的草原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表情朗读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了,他们会情不自禁的进行抒发。我采用分小组进行赛读、点名诵读、小组选代表表情诵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尽情的诵读,抒发他们内心的真切感受。这节课,师生的情感随课文的情感起伏而推进、延续,使课堂变成了草原,孩子们成了羊儿、马儿……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15

《草原的早晨》这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出草原一片繁荣新旺的新气象。

班上的孩子,只有李易骋去过大草原,其他的孩子都没有见过美丽的草原。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努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多媒体,拉近学生与“草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

因此我首先播放音乐《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然后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看图想象,然后把美丽的草原图片以课件的形式播放出来,让孩子们有一个更加直观鲜明的印象,这样,通过“画中感,读中悟”,最终让孩子们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和欢乐!

第一自然段理解“铺满新绿”这一词时,先让学生想像再出示画面,然后描述看到草原是什么样子,很快理解了词意。紧接着问:来到了草原,你感受到了什么? “草原到处都是绿色,真美呀!”“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第二自然段草原醒来欢快的情景。我让学生观看了一段视频,然后去品读文字。学生很快感受到了那欢快的气氛,而且能结合具体的词语来理解。理解“涌出”“蹦跳”“奔向”时,有一个小朋友说:“下雪了,我们涌出了教室,蹦跳着奔向操场……”他们从生活找到相应的场景,在理解的基础上来阅读,读得更有滋有味。

第三自然段图文对照,找一找“羊群”与“白云”的相似点,认识这种打比方的方法。“回荡”一词理解有难度,我借鉴了“精彩片断”里老师的教学手法,借助音乐听中感受,从而理解,解决难点。

尽管有很多孩子学得津津有味,但是还有少数孩子在后半堂课跑神了,我没有及时关注。

《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