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汤姆和他的小伙伴们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足智多谋、淘气、向往自由、勇敢机智、有正义感和爱心的一个孩子头儿的形象。所以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和单元教学目标李菲确立的课时目标定为:阅读作品节选内容,交流影响深刻的情节;关注人物的命运,结合具体内容,体会汤姆的性格特点,并对其做出简单的评价。在教学中,李老师既注重让学生了解作者和当时的写作背景,又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首先弄清小说的主要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其次是进行了配音的课文朗读,解决了学生没有课本所带来的困扰;最后紧扣课时目标展开教学。激励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整节课的两点具体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就影响最深的情节展开交流
1、抓住最具典型的人物进行品读体会。让学生从中了解到了细节描写的细腻及方法(动作、外貌),可以突出人物的心情。
如“萨契尔太太病得很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那情形实在让人伤心”通过“呼喊、乱说、侧耳倾听、呻吟、垂下头去”等动作描写表明萨契尔太太身体极度虚弱,悲痛欲绝的心情。如,“玻莉姨妈陷入了无言的深愁,她那灰色的头发几乎都变白了”“都变白了”这一细节描写突出了她极度悲痛的心情。
2、抓住镇上人们的表现,抓住关键词进行体会
通过教师出示关键词语让学生品读,学生感觉到作者语言诙谐幽默,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人们喜悦的心情。
3、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经过交流,体会性格特点。
在品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紧扣很多“怎样”“如何”让学生思考谈自己的所想,这样学生体会到“语言的描写,夸张和吹嘘的语言溢于言表”这一环节就已经将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做好了铺垫。
4、抓住最精彩的四自然段体会脱险的经历。
用小标题:洞中迷路、摸索出口、找到出口、说服贝奇、爬出洞口、进行呼救、安全脱险。突出了他们的自信、聪明、敢于挑战。这时教师及时引导总结,一个乐观勇敢、顽皮、有爱心、喜欢冒险的小汤姆的形象立刻在孩子心目中出现了。
整节课,教师语言豁达干练,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把教师的讲和学生的思、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激发了学生再次阅读名著的欲望。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2《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以美国少年生活为主体写成的。故事的时代背景,是十九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的圣彼得堡。
故事的主人公汤姆是个天真、活泼而又顽皮的典型美国少年。他和野孩子夏克,各干出了许多令人捧腹的妙事。像汤姆被罚粉刷围墙,竟施出诡计,不但使别的孩子心甘情愿代替他工作,还自动奉上谢礼。后来和夏克逃到荒岛去,人们以为他们淹死了,正在教堂为他们举行丧礼,而他们却躲在教堂的钟楼上偷听。这些顽皮的举动,虽然不能给我们做模范,但是,他为了正义,毅然地挺身出来作证人,拯救那无辜的罪犯沫夫彼得。并在顽皮之余,居然和夏克破获了一桩谋杀案,成为众人钦佩的小英雄。看来,汤姆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其实孩子的顽皮有时候正好体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这种童真过了孩童时代就很难再寻,能让我们找到的,就只有一点点偶尔才会想起的甜蜜回忆。我相信,即使你的童年再艰苦,回想起来你也会很开心。谁没有在小时候做过一件半件的傻事?当你越长大,你就会越觉得这些傻事有趣。我说童年就像一罐甜酒,时隔越久,尝起来就越香,越纯,越让人回味。这正是作品的吸引人之处吧。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抓住关键的中心问题探讨交流,读出个性,读懂片断的内容,在对主人公特点的逐步认识中完成学习任务,升华情感,在畅谈个人见解的过程中迸发出思考的火花,既形成独到的认识,又达成共识:扬善惩恶,真与善是永恒的教育主题。
人总是会长大的,除了个儿长高了,身子强壮了以外,人的思想也在长。学生对世界的看法不同了,懂事了,不再幼稚了。不过人是要越变越好才是。因此,要让他们明白:千万不能像历险记里的那个心狠手辣的坏蛋卓伊一样,他坏事做尽,人见人憎。但最后他还是恶有恶报,得到了一个活活饿死在山洞里的下场。而汤姆的善良、正直、勇敢等品质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思议的影响。
看完《汤姆索亚历险记》,学生真羡慕汤姆能有如此有趣的经历。这课让人看起来津津有味,学生由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致,纷纷表现出阅读的热情,对主人公的经历有了各种猜想,相信在课堂上我播下的种子,会在他们的日后生活中开出美丽的花儿。
汤姆·索亚历险记课后反思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第17课,本课由《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的梗概和“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精彩片断组成。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一是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二是和哈克、乔奇到杰克逊岛当“海盗”;三是和哈克到鬼屋寻宝;四是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真正的历险;五是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寻宝,结果找到了强盗藏匿的金币。下面是我对《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课后反思。
今天讲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几大问题:
一、梗概中写到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主要写的是哪次历险?
二、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照,想想精彩片段写的是梗概的哪一部分?
三、再读精彩片段,围绕下面的问题交流:
1、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认为精彩片段中哪些地方最精彩?
四、通过阅读精彩片段,你感觉作者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其中第三部分的第1个问题: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学生讨论的最热烈。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篇新课文,之前我还没有接触过,所以对上这节课一点信心都没有,因为讲鲁滨孙漂流记时整个课堂一点气氛都没有,学生只有那么几个举手回答问题的,感觉热情也不是很高,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学生假期都读过,还这样的效果,那么汤姆索亚历险记学生还没看过呢,而且我设计的教学路子和上节课都一样,效果一定比上节课还要差。
我带着这种想法以一种低调的情绪进入了课堂,恰好有几个学生被人找去干活,看来这课是没法再讲下去了,反正也是略读课文,我干脆把我设计的几个大问题写在了黑板上,在简单的介绍了作者后我就让学生分组讨论黑板上的问题。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的讨论空前的热烈,而且提出了许多问题,我的情 ……此处隐藏9795个字……一种更佳的状态。
4、展开想象读写结合
我觉得整个教学过程中最精彩的要算孩子们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讲故事了。一个个孩子都尽情地发挥想象,展开了合理的想象。当学生进入了情境之后就会觉得40分钟实在是太短暂了,尽管这节课是上午的最后一节课,铃声响起了,但是孩子们没有丝毫要急着回家的意思。还有许多孩子跃跃欲试想到台前为大家讲故事。于是我灵机一动,让孩子们写小练笔,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写汤姆的洞中奇遇记,并评出最优秀的小练笔。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12《汤姆 · 索亚历险记》的教学目标是: 让学生初步了解内容梗概及作者。通过自读,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指导学生归纳“读好好一个片段,读好整本的书”的基本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开篇我以故事及《汤姆 · 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的图片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接下来指导学生 阅读书目 ,然后 知道书的 梗概,提醒学生留意:梗概中写到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主要写的是哪次历险?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主要内容。接着快速浏览精彩片段,让学生思考这部分具体描写的是梗概中的哪部分内容,在这段历险中,你对汤 姆又有了怎样的认识,你最欣赏汤姆的那一点。最后我用汤姆出让刷墙 的那段精彩描写来引发学生读 好一个片段 的兴趣。 并且有学生概括出由读好一个片段延伸到读好整本书的方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 既 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又学会了如何读好整本书,真是相得益彰。
完成《汤姆 · 索亚历险记》的教学任务后,学生向往汤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充满冒险的生活,假设 他们去模仿的话,对他们的人身安全会造成威胁。在教授这课时, 应该引导 学生 理解 由于所处时代不同,背景不同,我们不应象汤姆那样去冒险,要学会理性地思考人生。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13《汤姆·索亚历险记》这篇文章和前面一篇文章一样,篇幅比较长,而且文章分为梗概和精彩片段两个部分。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其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风趣幽默略带夸张讽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梗概和精彩片段,把握名著的内容,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汲取了前篇课文教学中的失误。我在设计教案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孩子们的喜好,然后注意抓住语言文字的特点展开教学。
预习课文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将文章中的生字新词和四字词进行了梳理和自学。
学习梗概的时候我只为孩子们提出了两个问题:
1、通过读梗概,汤姆·索亚经历了几次历险?
2、你最喜欢哪次历险,为什么?孩子们经过自学讨论很快就迫不及待地举手要求交流。特别是第二个问题,孩子们讨论的兴趣很高,有一个孩子在谈自己为什么喜欢三个人到杰克逊岛上过无拘无束地海盗生活的时候这样说到:我觉得这段描写岛上景色的句子特别美丽,而且描写这几个小孩子的自由快乐的句子也特别能打动人。于是我迅速抓住这个孩子的发言,引导孩子们去有滋有味地朗读的句子。从孩子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他们的兴奋与高兴。在小结的时候我说:孩子们,为什么我们能深深地喜欢这段文字呢?我们为什么能读了这段文字后有满心的愉悦呢?这是文字的魅力在吸引我们,这也是文字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孩子都似乎有所悟。
在教学精彩片段的片段的时候同样我只让学生先弄清精彩片段里主要为我们讲述了什么,然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片段去细读,最后我让学生扮演汤姆为全班同学讲述在洞中的奇遇。在孩子们交流自己喜欢的片段的时候,我给了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去读去悟,让他们去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我觉得整个教学过程中最精彩的要算孩子们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讲故事了。一个个孩子都尽情地发挥想象,展开了合理的想象。当学生进入了情境之后就会觉得40分钟实在是太短暂了,尽管这节课是上午的最后一节课,铃声响起了,但是孩子们没有丝毫要急着出教室门去吃饭的意思。还有许多孩子跃跃欲试想到台前为大家讲故事。于是我灵机一动,让孩子们写小练笔,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写汤姆的洞中奇遇记。并许诺孩子们找个晚自习的时间来交流,评出最优秀的小练笔。
我觉得我在教学这一课中孩子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初步领略了语言文字带给他们的奇特感受,我想,只要如是地带着孩子们去品位去感悟的话,孩子们一定会爱上中国的语言文字的。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14课前教师让学生预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对作品有个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经过考虑我将《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教学目标定为:掌握一些略读与精读的方法;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学生阅读全书的兴趣。在教学伊始以这本书的图片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下来指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方法,用这种方法读梗概,使学生能正确的了解梗概的主要内容。接着快速浏览精彩片段,让学生思考这部分具体描写的是梗概中的哪部分内容?再通过多媒体的介入加深对汤姆的认识,你最欣赏汤姆的哪一点。来引导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学生向往汤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充满冒险的生活假如他们去模仿的话,对他们的人身安全是否会造成威胁?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环节:如果生活中你遇到了汤姆的际遇,你将采取怎么样的行动呢?引导学生思考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背景不同,我们不应像汤姆那样去冒险,要学会理性的思考人生。在教学中能体现生的学习主动性,动手能力、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的锻炼。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15今天讲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几大问题:
一、梗概中写到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主要写的是哪次历险?
二、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照,想想精彩片段写的是梗概的哪一部分?
三、再读精彩片段,围绕下面的问题交流:
1、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认为精彩片段中哪些地方最精彩?
四、通过阅读精彩片段,你感觉作者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其中第三部分的第1个问题: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学生讨论的最热烈。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篇新课文,之前我还没有接触过,所以对上这节课一点信心都没有,因为讲鲁滨孙漂流记时整个课堂一点气氛都没有,学生只有那么几个举手回答问题的,感觉热情也不是很高,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学生假期都读过,还这样的效果,那么汤姆索亚历险记学生还没看过呢,而且我设计的教学路子和上节课都一样,效果一定比上节课还要差。
我带着这种想法以一种低调的情绪进入了课堂,恰好有几个学生被人找去干活,看来这课是没法再讲下去了,反正也是略读课文,我干脆把我设计的几个大问题写在了黑板上,在简单的介绍了作者后我就让学生分组讨论黑板上的问题。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的讨论空前的热烈,而且提出了许多问题,我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了,就这样师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上了非常满意的一节课。
看来课堂上还真应该多给学生留些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