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22 19:24:30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1

本教学内容在小学阶段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属“统计与概率”知识领域的“概率”范畴。由于概率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时,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在教学这些内容时,主要是以直观内容为主,目的是渗透一些概率的思想。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原来设计思路是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体验可能性的大小的合理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猜想、观察、分析、验证等思考方式亲自体验、感知,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可以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

11月份,我试教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这节课,课后数学科组围在一起进行了评课,各位老师都分别提出了优点作为鼓励,也很诚恳地提出了一些值得我思考的不足之处。本以为试教完这节课,我会轻松许多,可是恰恰相反,心里闷闷的,在回家的路上,我反复反思自己,感觉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感觉自己对数学本质性的东西缺乏深度的理解,感觉自己理解数学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感觉自己对教材的把握过于肤浅。例如:(1)例题的呈现,我原本是设计了让第一行学生拍掌传球而没在电脑上呈现,结果一开始学生都没能数清几个男几个女就结束了。邝主任听了就提建议把在电脑上呈现情景让同学们数一数几个男几个女,这样清淅明了。(2)例题中,我把男女人数设计了6:2,原本想着让学生从例题中分析游戏是否公平,为什么?体会当游戏不公平的时候怎样修改。经试教发现这样的设计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应该把难度进行分散,因此把设计修改为例题是4男4女,公平的,然后再从“做一做“的练习中体现不公平情况。这样修改后,经试教,学生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及怎样判断一个游戏公平的知识点理解得很好,效果不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在练习设计上,考虑到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我们要创造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因此,每一个环节,我都设计成生活中的游戏,例如引导学生设计“转盘实验”,促使学生调动生活中的所有经验和所学的“可能性大小”知识,将其融入设计转盘的活动中。我想当数学与生活携手共进的时候,我们的数学也就拥有了活力、拥有了生机。经课后检测反馈,学生掌握得相当好。回顾一节课,反思优点如下:

1、层层深入设置环节,环环相扣、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分散解决了难点。

以复习旧知唤醒经验,用可能性相等的知识与新知识自然衔接,同时又可与本课内容形成对比,突出新课内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例2探究用几分之几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体现方法的多样化,通过多人发言,教师板书,小组交流,对比发现,自主小结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会用几分之几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突出了重点(1)用几分之几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重点(2)怎样判断一个游戏是否公平;重点(3)如果不公平,怎样修改会变成公平。突破了难点(1)用几分之几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难点(2)怎样判断一个游戏是否公平。紧接着安排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练习巩固新知。最后总结全课,从总结中了解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较好。

2、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中取素材,为学生架起知识迁移的桥梁。

这一堂课,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这堂课我设计了“拍掌传球”“抽奖活动”“设计实验”等情景展开教学,通过学生自己获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主动参加活动,学习感受怎样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因为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这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能领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用活教材。

本课对教材所提供的素材进行了充分挖掘,既有修改也有补充。如例练习一,设计让学生摸数字卡片、让学生设计实验等,不仅让学生想、听、说、读、写,还让学生设计规则,把教材提供的素材变静为动。使课堂更加生动,学生学的更加有趣。

4、关注学生发展,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

从例题到练习设计,都是让学生猜想、讨论、分析、汇报、评价等活动方式,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的参与,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他们积极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价值。

课后反馈,学生在学得轻松、愉快的同时对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效果非常好。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2

分数的大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的地方:

一、巧设疑问,形成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课标倡导:数学的学习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复习题,即同分数分数和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的复习题,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比较方法,在此基础上出示5/6和8/9,这两个分数谁大呢?能像刚才那样快速的比较出谁大吗?你遇到了什么问题?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问题。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的两个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呢?这就大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欲.

二、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探索的全过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的新课教学中,我采用了问题由学生提,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由学生自己探索,最后组织汇报交流得出比较的方法。因为有复习旧知做铺垫,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比较出1/4和2/9谁大,学生的探索做到了有的放矢。放手让学生去探索,他们一共想出了3种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了1/4大于2/9。同时学生在交流中。

三、关注教材,用活教材。

北师版的教材一向不主张学生的死记硬背,因而出现在数学书上的结语或概念是很少的,而书上在这节课中出现的关于通分的概念在我看来就十分珍贵了,于是一开始在设计教案时就安排学生在这里自学,期待学生能读懂些什么。但是在试讲中我发现这段在我看来很简单的很简单的内容,学生读起来却十分绕口,难于理解。我不禁彷徨了,心想这个概念既然这么难,是不是该由我来直接讲?但我确实又不想让学生们失去一个直面书本的机会,于是就把心中的疑问和同年级的数学老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通分的概念一定得由学生们自己读,但我们老师得引,这里却不是引导他们如何读,而是引发他们的讨论,让他们自己需要从这里概念中读出理由。于是在这个读书的环节中我们设计了两个活动来引发学生的讨论:一、从多种方法中找出哪一种是用通分的方法来比较大小的。二 ……此处隐藏8912个字……上出现错误。在下节课里,应展开研讨。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14

本课题我曾教学达8次之多,因为要参加市教研会赛课活动,所以在本校一遍遍地试上、反思、修改,到最后决定。期间,有许多困惑与茫然,对领导、专家、老师的建议难以取舍。但正是集中了大家的智慧,才终于不负众望,获得了一等奖,而且是第一名。我想说感谢团队,感谢大家!一路走来,有太多的辛酸和感慨。现对本课最后一次执教作以下反思:

一、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整合信息

在备课中,我深入研究教材,分析学生的知识起点和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

学习心理,对教材进行了一些处理。由“狄青百钱定军心”故事导入,通过教材例1教学用 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通过往布袋中放球,教学用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通过例2摸扑克牌教学用几分之几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再通过“幸运大转盘”、“小小设计”活动进行了挖掘、拓展、延伸,使整节课有跌宕起伏,有出彩之处。

二、教学流程清晰,环节衔接自然

由于是赛课(要借班),心想只要按教学预案正常进行即可,所以尽管下面几百人听课,我也无暇顾及,完全进入了状态。借班自然少不了课前沟通,我让学生介绍自己学校,并播放我校开展一系列活动的幻灯片,相互了解,并通过谈话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再通过让学生判断某一种现象是“可能”、“一定”还是“不可能”,并用它们说一句话,引入今天要探讨的课题。

上课伊始,播放““狄青百钱定军心”的故事,激起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同时抛100枚铜币有没有可能全部正面朝上?从而引出“可能性有大有小”。教学新知时,通过猜球、摸牌等活动认识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实现由定性描述到定量刻画,然后通过幸运大转盘的直观演示,让学生体会无限逼近的数学思想。接下来的“小小设计”活动(按要求在盘子中放棋子),学生积极思考、操作、交流、汇报,体会到有很多种不同的放法。拓展延伸部分呼应开头,为学生释疑解惑。课堂小结简明扼要,板书完善适时、适当。总体看,教学流程清晰,结构完整。

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教学中,我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幸运大转盘”教学中,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明红色区域为什么是一等奖,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分析能力,体会两种极端可能时,由猜想——发现——逐一逼近,学生感到非常开心,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操作中,人人参与,各有各的放法,逐一汇报,达成一致结论,体会到数学多元化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语言有待进一步锤炼,细节有待进一步完善

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风趣幽默,又要简洁精炼。尽管教学环节中的过渡语都进行了精心预设,过渡连贯、流畅、自然。但总感觉到临时性的激励性评价语言不够灵活、多样,态势语言也显得稍有欠缺,语调单一,语速还是有点快。我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有凝聚力的教师,必须在语言上千锤百炼,必须关注一些小的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总之,本节课教学效果还不错,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但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教学之路长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立志做一名乐于思考、勇于探索的智慧型教师。只要坚持不懈,梦想总会有实现的一天!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15

《分数的大小》是在学生已掌握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基本性质,能正确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之后学习的。本课教学主要是探索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并在比较过程中,引出“通分”,主要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的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在此同时理解通分并探索掌握通分的方法。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的地方:

一、巧设情境 激发学习热情

在新课伊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了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教学楼和操场为一件小事而吵得不可开交,你们能不能当一当裁判来平息他们之间的争吵,有没有信心当好这个裁判员?这时孩子们很想知道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又希望通过自己的实力来帮忙他们解决问题,当好这个裁判,因此个个信心十足,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充分的激发。

二、巧设疑问 激发探究欲望

出示课本情境图,让生找到教学楼占校园面积的2/9;操场占校园面积的1/4这两个信息后,让生猜想:他们为什么事而争吵?得出他们为谁的占地面积大而争得面红耳赤,引出如何比较1/4和2/9这两个分数的大小的问题,再让学生猜测谁的说法是正确的。而后通过各种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一系列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都积极投入到探究这两个分数到底哪个比较大这一问题中来,因此得到的比较方法可谓多样:有的用折纸来比较俩分数的大小;有的用画图的方法来比较;有的在一个图里即表示出1/4,又表示出2/9;有的直接把它们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来比较;有的把它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来比较……

三、巧用方法 让接受与探究相结合

借助比较的方法理解“通分”的含义及探究并掌握通分的方法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以如何揭示“通分”的含义,在备课时我就一直在考虑: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是让学生自己来总结?经过一番思考之后,觉得还是该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因为这样才能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于是课堂上指着学生所得到: 1/4=9/36 2/9=8/36这两个式子直接告诉学生这就是通分,而后请学生根据刚才比较的过程,说说什么是通分。这样学生通过观察两个等式,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过程,而后不断加以提炼得到了通分的含义。在这一过程中,把接受与探究有效的结合起来,学生充分的理解了什么是通分,为后面探索通分的方法打下很好的基础。

四、巧用生成 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练习中比较5/8与4/7的大小时,注意让运用各种不同比较方法的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除了新课探究中的方法,一个学生居然还发现另一种新方法:两个分数分子都与分母相差3,所以5/8大。对于这个有价值的发现有的同学并不懂理解,于是我适时的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白与1比较的话,5/8与1相差3/8而4/7比1少3/7,3/8比3/7小,所以5/8大于4/7。这样学生在比较7/8与9/10的大小时就轻而易举了,不仅懂得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或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来比较也懂得跟1比较了。

反思本课的教学,也有不足的地方,如通过将5/6与8/9通分,就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比较好。只一道题,学生还只有初步的印象,没法真正体会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因此更多的同学说出喜欢用54做公分母,因为把分母直接乘起来更方便找公分母,没能体会出用最小公倍数的好处。而如果通过通分的练习后(如将1/3与5/9通分),再来比较的话,就能对用最小公倍数来当公分母比较简便有更深刻的体会了。再来由于本课的知识点较多,既要比较大小又要掌握通分的方法,为了使这两个知识点掌握牢固,因此就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拓展练习,没能让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本课教学中的遗憾。

《《分数的大小》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