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集合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坐井观天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坐井观天》是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第12课。本组教材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发的寓言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真理。本文是一则具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课文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笔调清新,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对话便于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故事的寓意。
本课我的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一共分为4个部分:
(1)故事激趣,引入课文
(2)随文识字,指导朗读
(3)指导写字,评价展示
(4)课后作业
二年级学生属于低学段,学生们识好字、写好字、读好文是最基本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每节课都要有识字环节。本课的重点是以读文识字为主,通过启发与引导帮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并理解生字词,并能读懂、读好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从而明白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文识字,很好的品味语言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1、从整体上看,课堂中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都很顺利,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指导写字时,通过自我评价的方法不仅增强了孩子们写好汉字的信心,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同时也是学生态度、审美能力的培养。非常流畅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课堂上的精彩无处不在。在识字时能够借助多种方法识字,如:借助拼音、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组词……尤其学习“答”字时,学生很快能想到做数学题时经常见到这个字,由此可以看出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影子。指导朗读对话时,让学生潜心会文,通过直觉思维,感性体验,吸收精妙语言,逐步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学生们分角色朗读时,情绪高涨,气氛热烈,入情入境。同桌练习后,当我让小组上台表演时,有几个小组的学生争着要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被调动了起来,他们不但能够大胆地分角色朗读,有的还边读边做动作!真是有声有色,情境再现课堂之上。在指导书写第二个字“沿”时,我鼓励孩子学着第一个字的指导方法当“小老师”来讲给大家听,孩子的表现非常出色,能做到从结构特点、字形特点、易错笔画一步一步讲解,观察地非常仔细。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把生字学透。唯一不足的地方是,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声音有点小,这就要求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3、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少不了教师即时、有效的评价。我在本课中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评价有些单一,如果再多一些肯定孩子们会更自信,如果再多一些启发孩子们的表现或许会更出色。这就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多注意这一点,在平时就锻炼自己,更好的利用评价这一法宝。
对于小学语文来说,最终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写好和说好。如何积累语言、积累方法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反思整节课,我意识到了不能只单纯地为了什么而做什么,而是以教材为例来学习语言知识和学习语文的方法。这就要求老师要深入理解教材,提升自身语文素养,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积极学习、不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收获!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2《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
一.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加有目的地学习课文,所以在课前预习时我和大家一起背诵了识字4,并且拓展学生的思维,说出更多的成语,让他们知道一般的成语故事都能告诉大家一个道理,然后学生很自然的就带着对于这课的疑问进入了学习。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简单地理解课文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问题,那如何才能让学生从看似简单的文章中体会出道理?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多读书。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明确目的要求,推荐思考的角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同时动笔勾画出弄不明白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朗读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意地要求学生哪个字重读,哪句话必须拖长音或轻读,而是充分地给孩子朗读体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指名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去读对话,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相互比较朗读的效果,自然就能体会出什么样的语气适合这个角色,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二.成功之处:令我满意的是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我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通过我随手画在黑板上的简笔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指出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从“一百里”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天的无边无际;理解“无边无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三.不足之处: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想象。
四.改进措施: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3《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站的高度不同,所见也就不同。本课课文短小精悍,学生读起来道理也容易懂,但是,如何落实好本文的语言文字训练呢?这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
一、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要重视识字、写字的教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指导的。
“渴”和“喝”两个生字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渴”是想喝水,所以是三点水旁;“喝”是用嘴喝水,所以是口字旁。
……此处隐藏9551个字……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这节课我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主要是读通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理解寓意,第二课是指导写字,完成课后练习。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文,我范读完课文后,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读,没想到孩子们读得很通顺,就连班上平时读书磕磕绊绊的小孙也能读流利,文中生字也被圈划了,并且标注了拼音,于是,进入分角色读文环节,这篇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小鸟和青蛙争论的地点,第二至第七自然段写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孩子们先在小组内分角色练习读文,然后在班上读,比比谁读得有感情,比如第二次对话中,青蛙说:“朋友,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要读出青蛙的自以为是,小鸟回答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朗读时应读出小鸟的见多识广。第三次对话中,青蛙笑了,说:“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抓住“笑”字体会青蛙的自高自大,不听小鸟的劝告,小鸟的回答应读出耐心的语气。这三次对话是课文的重点,读好了对话,也就读懂了课文的内容,理解了寓意。
在练习了分角色读文后,我顺势把课文泡泡语中的问题抛给孩子们: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有的孩子说:青蛙会看到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对小鸟说:是我弄错了,对不起。谢谢你,让我跳出井口看到了真正的天空。孩子们理解了文本,读熟了课文,于是,我就问:谁能课文背诵下来?没想到,居然有好几个已经会背了,而且滚瓜烂熟。
这节课我最大的感受是:孩子们愿意分角色读课文,愿意读寓言故事。还有一点是,课文预习充分了,课堂学习效果会倍增,超额完成学习目标。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4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3课《坐井观天》。这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
首先是对“无边无际”这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让学生想象天有多大,再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上无边无际这个词语,拓展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很大,无边无际。在此基础上我再回到文本,“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让学生说话小鸟可能飞过哪里。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回答十分精彩,小鸟可能飞过雄伟的高山、一望无边的大海、辽阔的田野、美丽的城市……我再因势利导,“它飞过这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一边,天可真是无边无际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
其次是对寓意的理解。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课文中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把书本卷成圆筒状,通过圆孔看黑板,说说与平日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楚了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既培养了实际的操作能力,也培养了观察和思维能力。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最后让他们各抒己见,说说怎样才能成为见多识广的小鸟,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5、培养想象、表达能力。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并布置他们回家写下来,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课堂实际操作时,我觉得在对学生的引导方式上还有待改进。由于课前没有精心设计语言,导致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过于琐碎,学生的回答也就比较随意。这也提醒了我今后课堂上的引导要讲求技巧,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词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语文充分发挥其工具性作用。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为了上好《坐井观天》,我进行了三次磨课。我最有体会的还是最后的拓展环节。
第一次试讲时,我是这样拓展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坐井观天》,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看谁讲得好。这样的拓展,不仅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巩固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次上的时候,我又改为了这样的设计:今天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成语故事,下节课讲给同学听。这样延伸,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复述能力。
第三次上的时候,我又改为了续编故事:假设青蛙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呢?它又会说些什么呢?它还会怎么想呢?请你仿照课文的写法,接着写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一开始,学生觉得有点难,我就自己做了个示范: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双腿用力一蹬,跳上了井沿。啊,它看到了无边无际的蓝天,天上飘着几朵白云,美丽极了!青蛙很惊讶,它大声地对小鸟说:“朋友,你真的没说大话,天真的是无边无际啊。”小鸟说:“走,我带你去美丽的田野游玩。”过了一会儿,不断有学生举起高高的手,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出乎我的预料。
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青蛙跳出井口,看见天是无边无际的。心想:小鸟说的是对的,自己的想法是错的。于是,它不好意思地对小鸟说:“朋友,真得向你学习。原来世界是那么大,那么宽,那么美。”“只要你勇敢地走出去,你会发现,世界不仅大得很,还很精彩。”小鸟谦虚地答道。
另一个学生是这样写:青蛙跳出井口,它睁开眼一看,哇,真美啊!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草。小鸟在树上唱歌,柳条随风起舞。青蛙知道自己弄错了,低着头对小鸟说:“朋友,你说的是真话,天真的是无边无际,大得很。以后请你当我的导游,带我周游世界。”小鸟自豪地说:“没问题。世界那么大,我们要去看看。”
还有这样写的: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就跳出了井口。它站在井沿上看见了蓝蓝的天,茂密的森林、广阔的草地、高高的山。原来天和小鸟说的一样——很大!心想:我一定要给父母带一架望远镜回去,让父母也长长见识。于是,它对小鸟说:“小鸟朋友,我错了,天真的是大得很。你能带我逛逛吗?”“没问题。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小鸟答道。
经过这次的拓展训练,我觉得语文老师要多为学生设计训练思维和想象力的写作训练,只要你设计合理,不要低估你的学生,结果一定会让你惊讶。
文档为doc格式